一、从产业更新到空间更新
波士顿南湾曾因工业而兴盛,又随工业衰败而没落。如今的波士顿南湾已再度重生,成为全球新兴的科创高地之一。2010年开始规划建设的波士顿创新区6年吸引了200多家科技公司入驻,提供了5,000多个工作岗位,到2019年更是聚集了近1,500家公司,42,000多名员工。
▲ 波士顿南湾创新区
波士顿创新区坐落在波士顿南部滨海半岛上,介于洛根国际机场和海运码头之间,为两条高速干道所环绕,占尽海陆空交通优势。包括炮台、海港区、港口区、会展中心和其他100亩地。
▲ 波士顿南湾建筑群
波士顿南湾从海边废弃工厂走向波士顿创新区,实现了城市区域空间的再出发,是城市空间重塑的典型例证。
▲ 波士顿南湾新旧结合的空间特色
1、填海造陆的新生地(19世纪中叶)
波士顿大部分区域是填海造陆形成的,1803年,在波士顿西湾启动填海造陆工程,之后以波士顿市区为中心,开始向四周蔓延。
▲ 19纪初波士顿初具规模,此时的南湾区域还是海洋(来源:wikipedia)
波士顿南湾原来是一片滩涂湿地,1836年,开始用垃圾碎石填埋多切斯特即后来的波士顿南湾,随着南湾和后湾填海成陆,逐渐增加了波士顿南湾与波士顿市区及其腹地的联系。
2、工厂聚集的产业区(19世纪中叶—20世纪)
19世纪中叶,殖民地铁路的快速增长带动了波士顿南湾产业的发展,包括铸铁厂、机械加工厂、造船厂和炼油厂。在整个二十世纪,造船业和铁路为波士顿南湾的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工作,并且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。
▲ 20世纪波士顿南湾城市城市的「经济中心」
20世纪末,随着工业的衰败,海港成为废弃之地。虽然这里也成为了一些艺术家驻足和流连之地,但发展十分缓慢。
3、综合开发的新商圈(1995年—2009年)
随着马萨诸塞州收费公路和93号州际公路的开通,以及2006年大开挖工程的实施,波士顿南湾创新区通往金融区、洛根机场及周边波士顿市郊地区的交通大大改善。
▲ 波顿大开挖带动了南湾的再次发展
土地所有者们开始准许大型综合开发项目在此兴建,旨在建成一个直接朝向港口、拥有自身配套设施并能便捷利用现有设施的全新商圈。
4、知识创新的新高地(2010年至今)
2010年1月,市长曼尼诺提出重建波士顿南湾:将近千亩的未开发区域转化成知识创新型工作的中心,打造全新的创新区,为创业者、企业家以及研究人员提供工作、生活的场所,将其打造成波士顿的新名片和新身份。
▲ 波士顿南湾成为城市的「新经济中心」
2014年,波士顿南湾聚集了会展、高档公寓、工作室、酒吧等多元业态,逐渐成为区域的活力中心。更吸引了一批先进的研究机构,和一些新兴的创业公司,成为年轻创业者的集结地。
▲ 波士顿南湾创新区分区
波士顿南湾从海边废弃工厂走向波士顿创新区的更新之路,并非局限于自身资源盘活,更站位波士顿-剑桥创新生态体系,借力区域,实现蜕变。
▲ 波士顿南湾
波士顿南湾自身并没有高校及科研院所作为「锚机构」,但波士顿大都会区聚集了哈佛大学、麻省理工学院、波士顿大学等实力雄厚的顶尖院校。
▲ 哈佛大学
▲ 麻省理工学院
作为高校中心,该区域吸引了学生、年轻人在这里定居,而青年人才对城市和企业都极具吸引力。因此,南湾城市更新的重点是协调波士顿-剑桥创新生态体系下的不同元素——政府、大学、公司、社会,使之成为青年人才聚集地,进而为城市注入活力,吸引更多创新主体入驻。
▲ 波士顿南湾高校资源分布
二、肌理重塑:交流圈带动创新圈
对应于波士顿创新生态体系的「四螺旋」结构,其城市肌理也应当是一个能够容纳多元素多层级的网络,以保障不同元素能够相互流动,从而促进创新发生。
▲ 「四螺旋」结构
「期待创新区成为一个企业家与创新者高度聚集的片区。创新区将重点建设创新者共享与交流空间。」 —— 市长曼尼诺
▲ 更新后的南湾城市肌理
1、点状动力植入,引擎驱动创新
波士顿创新区率先打造公共创新中心来连接、支持和强化创新力量,塑造区域创新引擎。
同时,对现有建筑改造提升,以承载孵化器和加速器,在大企业、行业专家、初创企业之间打通通道,帮助更多的初创企业发展成长。
▲ 完善中的公共创新中心
波士顿创新区政府牵头建立了全世界第一个公共创新中心——District Hall。这里设有开放式办公区、教室、会议室,甚至随处可见的写字板,大多数的服务和设施收费都很少,甚至免费。任何创新团体和居民都可以在这里聚会并交流创新想法。
▲ 市政厅也是创新中心
1918年,这里是南波士顿陆军基地和海军的水边仓库,1983年波士顿政府将其收购作为海洋工业园,21世纪由开发商Jamestown改造成为24小时制造业创新中心。
全球顶尖创业加速器MassChallenge在2010年入驻波士顿南湾并坐落于此,对吸引和支持初创企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▲ 海洋工业园改造的创新中心
2、重塑公共空间,偶遇激发创新
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变得愈发不对称、不确定和复杂,有着不同学术背景、研究环境的陌生人,反而能够碰撞出更多火花。
▲ 域内的街角公园、口袋公园,增加居民休闲活动空间,促进创新人群在城市中偶遇
波士顿南湾在更新中秉持这一原则,通过闲置空间开发,实现点状公园激活局部,带状空间串联整体,将城市打造为「与陌生人说话」的天然场所,促进陌生人的偶遇交流,激发不期而遇的创新火花。
▲ 波士顿南湾核心交流空间分布
Rockland Trust Bank Pavilion,位于波士顿港,毗邻Rowes码头,是波士顿首屈一指的户外夏季音乐会。该场所可容纳5,000余人,也是该地区最大的场所之一。
▲ Rockland Trust Bank Pavilion
南波士顿海洋公园,该公园由马萨诸塞港务局重新规划闲置滨海区而来。它立意鲜明大胆,生动记录该地区百年海洋史,荣获ASLA2006通用设计大奖,并成为海港区最受欢迎景点之一。
▲ 南波士顿海洋公园
海港广场,该地区由发展商WS Development进行整体开发。它利用海港广场闲置地块,以行人优先的公共空间使广场和海港区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,形象更为连贯。它串联起了南湾主要的创新载体,也串联起了创新人群。
▲ Harbour Way串联起整个南湾的创新通廊,让人一眼就能看到创新魅力
波士顿儿童博物馆,始建于1913年,是美国历史第二久的博物馆。博物馆的活动适合不同年龄的儿童,有利于区域抓住儿童并进一步留住创新家庭。
▲ 波士顿儿童博物馆
波士顿茶党船舰及博物馆,建于浮船上,展出了茶叶商船复制品和许多互动展品,是波士顿最受欢迎的博物馆之一。
▲ 波士顿茶党船舰及博物馆
三、功能重塑:产业区也是魅力区
波士顿南湾在此次更新中,汲取曾经工业区衰退的教训,不再只提供工作岗位,而是基于已有商圈和服务设施,进行业态招引和设施增补,为青年人才提供「生活-工作-娱乐-购物」的魅力场所。并且可以租上海服务式办公室的网站
▲ 「工作/生活社区」理念的建筑
1、完善「10分钟生活圈」随意不随便
波士顿南湾强调「步行可达」,致力于营造「10分钟生活圈」。基于区内文化场馆奠定的高端格调,南湾的「10分钟生活圈」活动随意,但品质绝不随便,引入的购物、娱乐等业态皆是看齐世界一流。
▲ 10分钟生活圈
以海港广场为例,它既是缝合城市空间,连接创新载体的重要空间,也是探索波士顿的新枢纽。从顶级餐厅到新零售商,应有尽有。
▲ 海港广场10分钟生活圈内的配套
海港广场官方宣称,这里不仅仅能够工作,更能够在波士顿最具创新性的地区拥抱现代生活方式。
2、完善「24小时社区」情调引情怀
波士顿南湾针对创新人群年轻化趋势,打造「24小时社区」。
▲ Legal Harborside综合体:露台座位可以清楚地看到波士顿城市天际线,是人们日暮时分的最佳观景地点之一
发挥其滨水特色,以滨水空间为主要着力点,通过招引符合年轻人喜爱的高端消费业态,提供多种娱乐消遣方式,丰富其夜生活,用情调牵引情怀,吸引年轻人聚集。
▲ 75 on Liberty Wharf Bar & Grill:高档烧烤店,在此可尽享广阔海港景致和高档美式佳肴。
四、理念重塑:把城市当作实验室
吸引大学、科研机构往往并不容易,波士顿南湾索性提出「城市作为引领者the city as host」——不依赖于大学校园,而是让城市成为创新的发生场,将创新引入城市全域,城市也是「实验室」。
▲ 波士顿南湾混杂着科技企业与金融服务机构
1、鼓励多元产业来此发展
波士顿南湾在城市更新中,不限定于招引某个特定的行业,而是欢迎各种行业发展。波士顿南湾也因此受到初创公司与小公司的青睐。
▲ 各行业企业在南湾汇集
2、鼓励解决方案在此测试
曼尼诺市长强调创新区建设三大核心原则之一便是:以城市实验室来测试突破性技术。将街道转化为生活实验室,在此实验清洁能源、居民参与、交通和公共基础设施等创新技术。
「我们将实验替代性住房模式。我们将测试新的想法,为创业者和经济联合住房的研究者提供生活和工作机会。」 —— 市长曼尼诺
▲ 100 Pier 4满足创新人才的居住和工作需求,包含50个创新单位
住房创新实验:2015年,在彭博慈善创新团队Grant的启动资金支持下,住房创新实验室成立了,2017年,波士顿承诺提供资金以确保这项工作的继续进行。
▲ 租金高企的Waterside Place则是面向金融行业人士
公共景观实验:马塞诸塞州会议中心局将会议中心一侧空地转变为广场和草坪,并在此举办活动、放置装置艺术。
▲ 带有太阳能充电装置的长椅
D街草坪建立之初被作为一个临时的实验空间,但其巨大的成功使之成为永久性公共绿地。
▲ D街草坪以交互式设施,融合先进科技吸引大众来此休闲,测试技术设备,上海靠谱的写字楼中介有哪些
这就是波士顿南湾,它将未开发区域转化成知识创新型工作中心;它成为城市崛起的创新区,为创业者、企业家、研究人员,提供一个工作、生活的场所,更是波士顿的新名片和新身份。